民间音乐采风与艺术实践札记(3)

发布者:音乐与舞蹈学院发布时间:2023-07-03浏览次数:42

羌族,中国西部的古老民族,又称“云朵上的民族”。主要聚居在四川西部茂汶,其余散居在汶川、理县、黑水、松潘等地。羌族无本民族文字,通用汉文,但有自已的语言。羌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分南北两大方言。因为没有本民族文字,其音乐文化都为代代口口相传。正因如此,我们来到这里就有了更深刻的意义

今天,王小刚、王小勇两位原生态非遗传承人带领着老艺人们为我们展现了十多首山歌,包括劳动山歌、犁地山歌和祭祀山歌,让我们深刻体会到羌族人民的淳朴、善良、对天地万物,自然规律的敬仰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老师们精彩的表演和细致的讲解下,同学们看到了羌族人民的巨大变化,看到了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羌族人民翻身做主人过上幸福生活的真情实景。


羊皮鼓:今天第一次听到看到羌族羊皮鼓舞蹈动作是模仿鸡行走时的姿态而来的,王小刚老师给我们进行了现场惟妙惟肖的模仿展示,舞蹈动作、节奏鼓点、口口相传的羌族语言衬词结合在一起,博得阵阵欢呼。老师们以羊皮鼓为重点,详细地为我们讲解了羊皮鼓,羌族羊皮鼓是羌族宗教仪式打击乐器。羊皮鼓来自宇宙的缩影;羊皮黑点代表着天上的星辰;鼓绑外侧的羊毛代指太阳的光芒;咚咚咚的鼓点也意味着生命的起源如同心跳。这种臆想的讲解同学们听的很认真也很感兴趣。对于羌族文化,我们了解到多用于模仿,模仿大自然听取自然的声音。随后王小刚老师现场教学羊皮鼓的鼓点节奏和羊皮鼓舞的舞蹈步伐,让我们留下了深刻而难忘的印象。羌族人民一直不断研究和认识他们自己,并装饰了许多属于他们自己的东西,来表达他们内心的真实情感。艺人老师接着为我们讲解了羌族释比戏,它流传于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茂县、汶川和绵羊市北川县等羌族地区,有一种集祭祀礼仪与戏剧表演于一体的羌族民间戏剧。羌语叫“刺喇”或“俞哦”。此戏在祭神或婚丧嫁娶等活动中表演,均由巫师释比主持并扮演,故称“释比戏”。释比戏分上坛戏、中坛戏和下坛戏。上坛戏叙说神事,一般在集体活动时演唱。下坛戏叙说鬼事,释比表演如何施展法术驱逐鬼邪的故事等。


在学习的最后,同学们一起合唱了《共筑美好新时代》感受到了作为新时代学子的使命与民族文化的浓厚魅力。


经过两天的学习知来明去,优秀传统文化的发扬无法脱离我们的传承学习与整理创新。作为青少年的我们,传承民族音乐,弘扬传统文化乃吾辈之使命。


 

撰稿人:牛思哲、吴淑琦、邓雅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