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华讲堂——“藏羌彝民族音乐元素在创作中运用漫谈”

发布者:音乐与舞蹈学院发布时间:2019-12-18浏览次数:252

        2019121714:30,我院在艺术大楼音乐厅开展了一期西华讲堂,音乐系主任、副教授向琛子做了题为“藏羌彝民族音乐元素在创作中运用漫谈”的主题讲座。

向老师结合实际作品进行了很多形象生动的讲解,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音乐创作中不能过于脱离实际。一些作曲家可以做出很多高大上的曲目,但是却不能融入人们的生活,通俗来说大多数人会听不懂这些音乐。藏羌彝族的音乐具有的独特的优秀元素,要让更多人听见,更要更多的人听懂,旋律必然是灵魂所在,深入人心的旋律,通俗易懂的歌词,更容易为大众所接受。

然后,向老师对藏羌彝族民族音乐个性特点进行了详细的分析。讲解的同时向大家展示了很多优秀的藏羌彝民族音乐,一边讲解、一边听,让学生们切身感受到了藏羌彝民族音乐的独特与美妙。

同时,向老师还提出,新的创作结合新时代从而提出的要凸显民族自信、文化自信等要求。并且要结合文旅发展,在群众中发展,不脱离群众,寻找具有生命力的音乐作品源代码。

接着,向老师向大家展示了一些自己的优秀作品,并且梳理了自己的创作心得。巴塘弦子乐曲柔美抒情,舞蹈动作飘逸,有“长袖善舞”的特点,这首音乐以二部曲式为基础前后速度鲜明对比,便形成了内在凝聚力,舞蹈动作幅度较小,这和巴塘县海拔相对较低,气候温和也有关系。羌族砸酒文化源远流长,饮酒歌唱是羌族的传统习俗,羌族酒歌,已经成为羌族文化的一种特色符号。凉山彝族地区民歌在旋律,节奏,调式,歌词等方面都显示出独有的特点,地理位置同样也创造了具有“川腔蜀韵”的民歌。

最后,向老师指出,民族音乐如若立足于社会实践,增加符合当今社会的新型元素,保留自己独特之处亦符合时代主旋律,民族音乐则未来可期。